首页 资讯 正文

700名“小白云”闪耀南博续写青春答卷

体育正文 198 0

700名“小白云”闪耀南博续写青春答卷

700名“小白云”闪耀南博续写青春答卷

6月24日,第9届中国—南亚博览会圆满落幕(luòmù)。700余名身着蓝白相间服装的“小白云”志愿者(zhìyuànzhě),以热情与专业浇筑起中外交流的桥梁,成为南博会场馆内外动人的风景线(fēngjǐngxiàn)。 “您好,南亚展区在8号馆!”入口处(rùkǒuchù),佩戴着引导徽章的(de)志愿者李想,以标准的多语种(duōyǔzhǒng)指引为中外宾客热情服务。与他一起的194名引导志愿者分布在展馆各处为走失的外国孩子找妈妈、为七旬海外华侨寻找竹编非遗(fēiyí)技艺展示点……这些只是“小白云(báiyún)”们热情服务的缩影。 在20万平方米展区(zhǎnqū)(zhǎnqū)内,20名巡馆讲解员志愿者化身为“行走的百科全书”,将复杂(fùzá)的制造业成果、中医药文化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;语言服务组(fúwùzǔ)穿梭于南亚馆与东南亚馆,瞬间消弭(xiāomǐ)沟通壁垒;服务台前,志愿者仅凭客商一张模糊照片,精准定位隐藏在“非遗”展区的老字号摊位。这些看似平凡的岗位,被“小白云”用专业(zhuānyè)细致的服务赋予了不平凡的温度。 如果说一线是“小白云”们绽放的(de)(de)舞台,那么支撑这700人庞大队伍高效运转的,则是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温暖有力的后台保障。“志工部—工作组—小组长(xiǎozǔzhǎng)—志愿者”四级纵向联动机制(liándòngjīzhì)如同“中枢神经”高效运作,横向打通15所高校工作站与11个用人部门的沟通壁垒,实现精准匹配、无缝协同。这样的保障延伸(yánshēn)到了每一个细节,运营组负责人扈全睿的终端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数百人的岗位状态(zhuàngtài),每日巡馆3万步,“排班精准一度,服务(fúwù)升温十分”是她坚守的准则。 后勤保障方面,依据岗位体力消耗(xiāohào)动态调整营养菜单,采用“定点+定位+分时”送餐,确保每份热餐精准送达。哪怕暴雨突至,也能看到后勤人员冒雨驱车准时送来保温餐盒;清晨6点的(de)通勤大巴(dàbā)上,每个座位都有(yǒu)学校老师放置的温热早餐包;集体生日会的烛光里(lǐ),父母云端寄语(jìyǔ)、往届志愿者的鼓励、定制的蛋糕,都让“小白云”们深深感到被守护和关爱。 南博会对于“小白云”而言,不仅是一场服务的(de)历练(lìliàn),更是一次人生的“拔节”。数据组的志愿者冯光明,将部队服役时对“零误差”的执念带到了岗位上(shàng)——实时监测(jiāncè)人流、横向(héngxiàng)比对成交量、校验数据波动,“像检修武器设备一样对待每一项数据”,他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观测分析。这样的成长轨迹在志愿者中比比皆是。 从展商对志愿者专业能力的交口称赞,到国际客商(kèshāng)用不同语言写下的感谢留言,从化解(huàjiě)难题后收获的自信笑容(xiàoróng),到学会在快节奏中保持定力——南博会就像一座“熔炉”,淬炼着青年们的能力与心性,让他们深刻体悟“奉献(fèngxiàn)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志愿精神的真谛。 盛会落幕,余音绕梁。那些身着蓝白服装的(de)年轻身影,以专业诠释责任,以担当传递温度,将个人成长的“小我”激情融入服务开放合作的“大我”洪流,交出了(le)一份(yīfèn)满意的青春答卷。 云南日报-云新闻记者: 邓清文(dèngqīngwén) 通讯员:叶龙佳、袁饰(yuánshì)雪
700名“小白云”闪耀南博续写青春答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