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信阳市浉河区: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绿色“丝”路

体育正文 179 0

信阳市浉河区: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绿色“丝”路

信阳市浉河区: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绿色“丝”路

大象新闻记者 龚雪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陈笑闻

6月30日,信阳市浉河区(héqū)十三里桥乡左利村的丝瓜种植基地(jīdì)迎来了丰收季。这片由35亩连栋大棚组成的“绿色海洋”里,翠绿的丝瓜藤蓬勃生长,饱满的丝瓜缀满枝头,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实景图。曾经不起眼的丝瓜,在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(fāzhǎn)的深度融合下,成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、带动群众增收(zēngshōu)致富(zhìfù)的“金钥匙”。

“合作社统一种植(zhòngzhí)标准、统一对接市场,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!”正在大(dà)棚里指导(zhǐdǎo)采摘的村委干部张国军擦着汗水介绍(jièshào),通过 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左利村建立起标准化种植体系,从选种(xuǎnzhǒng)育苗到田间管理,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技术规范。如今,基地(jīdì)丝瓜单日最高产量达2000斤,稳定供应周边农贸市场,不仅丰富了市民的“菜篮子”,更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。目前(mùqián),该(gāi)种植基地已吸纳180名村民就业,人均增收3000多元,土地流转与务工收入双渠道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。

“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还能照顾老人孩子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!” 村民王大姐一边麻利地分拣丝瓜,一边笑(xiào)着分享喜悦。左利村立足资源禀赋,将(jiāng)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壮大(zhuàngdà)集体经济、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。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,引进先进农业技术,左利村不仅打造出绿色农产品品牌,更构建起(qǐ)农户与(yǔ)集体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(jīzhì)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。

“发展丝瓜产业,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。”十三里桥乡(qiáoxiāng)宣传委员、副乡长李一凡表示(biǎoshì),下一步,当地将持续延伸丝瓜产业链条(tiáo),推进丝瓜深加工项目落地,同时探索“农业(nóngyè)+旅游”融合发展模式,开发农事体验、观光(guānguāng)采摘等新业态,让小丝瓜发挥更大效益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。

从传统种植到产业升级,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发力,左利村的(de)实践深刻诠释(quánshì)了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的丰富内涵。小小丝瓜,不仅(bùjǐn)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更彰显着基层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、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担当。

信阳市浉河区: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绿色“丝”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